Menu Close

东夷族,仅次于华夏民族的第二大族竟亡于商纣王之手

东夷,历史上也称为东夷民族集团,是周朝以前仅次于中原华夏民族的第二大民族。东夷的本意为东方之人,是中原华夏民族对当时东方各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江苏一带和长江、淮河流域。东夷历史上曾经非常强大,是势力仅次于中原华夏民族的第二大民族,是当时中原民族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曾经多次和东夷爆发大规模战争,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炎黄同蚩尤之间的战争就是华夏部落与东夷最早的大规模冲突。东夷与中原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战争,也存在合作与融合,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舜就是东夷部落首领,双方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早期壮丽的文明。但总体来说,双方的冲突更多些。历史上,当中原地区的力量强于东夷时,东夷就臣服于中原王朝。而当中原地区的力量衰落时,东夷就立即转入进攻。中原地区的民族和国家与东夷始终是处于时战时和的拉锯形式。东夷也成为始终威胁中央王朝最大的力量。这种局面到商朝末期更加明显。

伴随商朝的衰落,东夷开始大举西进入侵商朝。因此,商王帝辛面临要么妥协要么反击的选择。他选择了反击。但商王帝辛面临着艰难的局面,西方有周,尽管周再次臣服,但难保他不复反。如果此时进攻东夷,有可能出现商被东西夹击的局面。但东夷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有个了解的程度,于是商王帝辛在西部部署了一部分兵力,联合忠于他的方国监视周。同时,调集大军开始远征东夷。由此,拉开了他一生最大的军事胜利的序幕。

商王帝辛再次亲征。率领由商王朝中央军和方国军队组成联军自都城出发。出发前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用了最高等级的牺牲,就是将人牲也就是活人扔进大鼎煮熟后祭祀祖先的方式,使用的人牲就是来自西羌的战俘,这种残暴的祭祀后来成为商灭亡的重要因素。祭祀之后,商军开始出发。此战商王帝辛动用了约3万人的军队和最庞大的象阵。商军旌旗招展,战车如林,最精锐的甲胄象阵吼声震天!面对强大的商军,东夷方面迅速逃跑。商王帝辛率军一直追赶到淮河流域。这是此前中原王朝军队极少涉足的区域。

在淮水之滨双方主力遭遇。史书记载商军服象为虐于东夷。商军强大的象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东夷士兵擅长使用弓箭。但东夷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较低,因此没有使用金属箭头,箭镞就是普通的竹木,穿透力非常有限。而商军战象身上厚重的甲胄,轻松的就抵挡了对手的竹箭,象阵以方阵的形式冲入东夷军队阵中,象背上的士兵远用箭射近用长戈,战象的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士兵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同时商军大量使用弓弩配掩护战象。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而且弓弩射程远、精度高,杀伤力大。在商军强大的打击下 ,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

商王帝辛指挥商军在正面冲杀的同时采取侧翼包围,结果,东夷人的军队基本被击溃,大部分做了俘虏。其中有一个叫有苏氏部落的东夷小部落集体被俘,部落首领为了保全性命将自己的年轻貌美的女儿献给了商王帝辛,她就是日后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人物,受到万世唾骂,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为千年狐狸精的——妲己。

掠获妲己和一大批财宝以及奴隶后,商王帝辛志得意满,决定回国。但他知道,东夷虽然在淮水战败,但作为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依然拥有巨大的势力。如果不斩草除根,今后一旦实力恢复后东夷必定卷土重来。于是他决定留下主力商军继续作战,追击东夷参与势力。为保证援军和粮草供应,帝辛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增强运输能力。

随后,他回到国都。在他的命令下,商朝不断加派军队到东方战场,同时在国内和方国大量征兵。为保证东方兵力,甚至将本来部署在西方用于监视周的军队都调走。最终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已经全在东方战场作战。同时在国内大量增加捐税,可以说商已经是倾举国之力以东征。在后方强大的保障下,商军在东方势如破竹。从淮河流域出发,向东一直打到今江苏南部长江口地区,东北进入山东半岛最北端,向南一直打到湖北长江流域,先后征服了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这九个东夷中最强大的部族以及湖北北部的南方九苗。伴随着前线的节节胜利,无数财宝和几十万战俘被送回商朝本土。最终,商军彻底政征服整个东夷地区。为彻底根绝东夷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商王帝辛对东夷也使用了分而治之的战略,将原本的东夷九个主要大部落和一些小部落陆续分割为五十个小国,东夷作为严格曾经强大的相对统一的部落联盟彻底崩溃,自此,曾经强大的东夷集团受到毁灭性打击,威胁中原王朝达1000余年的东夷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