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商周时期都有哪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

商周时代用陶土、玉石、青铜、竹木和皮革等原料制作各种乐器。与礼器一样,乐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奴隶主贵族的生活)中也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发现的各种乐器,对考察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乐器的类别与出土 据文献记载,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乐器又有八音之称,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商周时代的乐器,已知有玉、石制作的磬,陶土烧制的埙,青铜铸造的钟,木制的配有丝弦的琴、瑟和木框皮面的鼓,竹制的篪、笙、排箫等。这些乐器中,吹奏用的有埙、篪、笙和排箫,弹奏用的有琴、瑟,打击乐器则有钟、磬、鼓等。其中,除了埙在遗址中常有出土外,其余差不多都出自墓葬(主要是贵族墓葬),而琴、瑟、篪、排箫、笙等,目前仅在东周时期的墓葬中才能见到。

埙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出现,但尚未定型。商代基本定型。埙体为圆锥形,安阳殷墟、辉县琉璃阁等地出土的陶埙都有五个按音孔。测音表明它们的基音相同,均为a。

鼓出现的时间也很早。早期可能有用陶土烧制的,称为土鼓。木质皮面的鼓大多不易保存,所见多是朽痕。湖北崇阳出土1件商代铜鼓,应是仿照木鼓铸成,可知商代所用木鼓的形制。从东周墓葬出土情况可知,鼓的下部一般都有木质或青铜的鼓座,无鼓座的安有木把,有的则是悬鼓。

磬的出现可能在商代以前。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早期石磬倨勾部有孔,可供悬挂,外形与后来流行的石磬一致,但表面留有打制痕迹,未经磨平。经过测音,知音高为□。商周时期的石磬,有的磬面雕刻有精致的装饰花纹,如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一件石磬,两面都雕琢有精美的虎纹。不过,雕琢花纹可能会影响音质,所以不少石磬的表面仅彩绘出花纹,有些磬则用玉或似玉之美石制作。磬分单枚的特磬和数枚一套的编磬。商代编磬为3枚或5枚一套,东周时多为9枚一套。演奏时磬悬挂于磬架之上,每磬可发一音,音的高低由磬的形体而定:大而薄则音低;小而厚则音高。其悬挂次序为由大到小,即按低音到高音的顺序排列。曾侯乙墓出土的石磬是目前所见数量最多的,出土时青铜磬架上悬挂两层石磬,每层两组(一组6枚,一组10枚),共计32枚。但从漆木磬盒中的磬槽、槽内编号和乐律铭文可知,总数当为41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