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但其诗也不让名家【诗词赏析】

****************

时人称之有王佐之才,他以帝师自居,长于散文,而其诗也不让名家

作者:语丝国学堂

发表时间:03-1312:48

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几句话是说苏洵少年喜游不喜学,到了二十七才发愤读书。到了四十七岁的时候,苏洵苦心经营,写出了多部重要著作,论为政之道、战争与和平之理,显示出真知灼见。一位雷姓友人力陈老苏有“王佐之才”,到了京城之后他的文章也深得欧阳修的赏识,文名大振,一时朝野争相传诵。在欧阳修的力荐之下,老苏又被枢密韩琦邀请至家,后结识了一些高官显宦。

苏洵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叶梦得说:“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避暑录话》)这段评论给予苏诗极高的评价。苏洵所作诗歌不多,但能力与水平并不输其他大家。下面来看看他的《九日和韩魏公 》: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此诗作于英宗治平(1065)重阳节。作此诗时,苏洵来到京城已十年有余,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虽受到名臣韩琦、欧阳修的奖掖,但他却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在重阳佳节,苏洵应邀参加韩琦的家宴,席间韩琦赋《乙巳重阳》诗,苏洵当晚回来后便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高度概括多年来与韩琦等人的交游,内涵十分丰富。雷简夫称苏洵“王佐才”“帝王师”,而苏洵却自称“不才”。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表面写对韩琦宴请的谢意,“不堪”之中有自谦中也含着牢骚。在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苏洵在1061年(嘉祐六年)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费时五年,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就是诗人发出“闲伴诸儒老曲台”的深沉哀叹的原因。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畅快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一个“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苏洵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他现已五十七岁,至少已有三十年的不得志,很难再有所作为。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

尾联以深夜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这一首诗在内容上“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艺术风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