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柳宗元的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美好,还写出了他那坚定的信念【诗词赏析】

****************

柳宗元的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美好,还写出了他那坚定的信念

作者:小满爱漫画

发表时间:18-10-2108:48

本文由作者《小满爱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众所周知唐朝出诗人,像李白、杜甫、柳宗元等都是出自唐朝,不管是唐朝繁荣的时候还是衰落的时候这些诗人就从来没断过,而且他们的所写的诗歌个个都是精品,唐诗三百首就是最好的证明。诗人柳宗元生前也写下了不少的诗作,大多数的诗歌都是在他被贬永州之后所写的。被贬永州的柳宗元壮志未酬,心中很是愤懑无法舒展,只好写诗来抒发自己的不快。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柳宗元的古诗《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其实柳宗元除了诗歌出名之外,他的其他著作写的也是相当的不错,比如:寓言《三戒》、传记《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小石城记》。诗人柳宗元因为政治改革失败而遭到牵连被贬永州,被贬的这段时间接二连三的遭到打击,只能将心中所有的不快写尽诗中,《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永州迁居愚溪后创作的诗歌之一,大概作于前篇《溪居》之后。

愚溪北池,当指诗人在《愚溪诗序》中所称的愚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本诗语句似随手拈来,毫无雕琢之迹,却又内蕴丰富,意境飘逸,正如明人孙月峰所评价的,具有“澹而腴”之美。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宿云”,昨夜郁积的云,“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者曰渚。“村坞”,即村庄。清晨的阳光洒满远近的村庄,昨夜积聚在洲渚上空的乌云已消散无踪。晓日使宿云消散,而宿云之起又是因为下雨的缘故,虽看似无意,其实环环相扣,是很高妙的手法。诗人不仅展出出雨后初晴时的景色,还用雨后的阳光来衬托出自己内心的阴霾,阳光的突然出现,将自己心中所有的不快都赶走了,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清澈的水池边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树木,阵风过处,吹落了昨夜残留在树叶上的雨滴。前三句都是静态的描写,“风惊”一句则转为动态刻画,一个“惊”字,将整个画面写活了。以上两联都是白描景物,不带主观色彩,藉此引出下联物我相得、互为友朋的意旨,明唐汝询赏析说:宿雨初霁,树间余点未消,风触之而散洒,若惊之使然。对此景而心无挂碍,所遇之物皆良朋也。还有就是诗人借用临清池将高树衬托出来,之后又用高树将下一句引出,这一点也是这首诗的高明之处,而且这句中的“惊”字用的也是恰到好处,做到了点睛之笔。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诗人独自散步溪边,心如止水,平静地欣赏雨后清新的早晨,体察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他静静地面对所有的景物,仿佛与它们互为宾主,成了知心的朋友。这两句颇具哲理意味,具有后人所说的“理趣”。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正是诗人心境与景物间的相互交融,才创造出这样一种人与物相得益彰的意境。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正是由于心境的空明,才能体察到宇宙大化的节奏、自然万物的韵律,才能物我交融。这两句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写雨后独行所见所感,借鉴水墨写意画法来写景寄情。通过精心捕捉的艺术形象,体现出诗人徜徉山水、心神俱远的思想感情。以无事之心,成宁远之境。高步瀛认为:诸诗皆神情高远,词旨幽隽,可与永州山水诸记并传。诗中作者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糅合一处,达到物我浑融的境界,并运用巧妙的构思,将诗题落到实处。题目中的雨后、晓行、愚溪北池等语,在诗中都不露痕迹地表现出来。那么,“独至”二字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这层意思其实是通过尾句体现出来的:正由于独至,方可与自然景致互相欣赏,互为宾主。

这是作者运思高明之处,前人也已看到这一点,如近人王文濡所评:心与物化,结句是‘独至’二字反衬法。读完这首诗之后一幅美丽的图画尽现眼前,有临清池、有高树、还有雨后的日出,这样的画面想想就令人向往。别说诗人了,就连我看了也会瞬间将所有的忧愁抛之脑后的。诗中静景与动景相互衬托无论是何处都充满着生机,在艺术上讲这种作品堪称完美,不知各位读者欣赏完之后,有没有一展愁眉呢?

参考资料:唐宋诗举要

参考资料:唐诗解

参考资料:全唐诗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小满爱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