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可以看见的“中国文字演变”

图/新华社

艺文 多棱镜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从甲骨到纸张,从锐器刻写到软笔书写……文字载体变化见证中国文字产生和发现全过程。《中国文字展》目前正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共有150件(套)文物及辅助展品,包含陶符、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等多种文字形式,依托陶器、甲骨、青铜器、纸本等多种文字载体,再现中国文字起源和发展全过程。

展览将持续至3月29日。

本次展览分为“镂于金石 书于竹帛”“汉魏风骨 晋唐法度”“宋元意趣 明清流长”三部分。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与甲骨文同时或稍晚时期,人们已将文字铸刻在青铜礼器、乐器及其他青铜器皿上,因而出现了金文,又称“钟鼎文字”或“彝器款识”。

战国时期,群雄各自称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等人推行“书同文”措施,创制小篆,使汉字形体开始走向定形。由篆书演化而来的隶书则在汉代成为主流字体,至此,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汉字的象形性隐没,笔画则逐渐定型。

东汉以后,纸作为一种经济、便携、易于推广的书写材料被广泛使用。而魏晋书法上则承汉碑余绪,下启唐宋新风,意蕴风流,清新雅致,且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这时文字已基本定型,书体发展至于“自觉”,书法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并重。

唐代各类书体趋于成熟。楷书工整严正,强调法度,有盛世之景。其时佛教盛行,佛教经典抄本中亦多可见时人精湛的书法艺术。雕版印刷术则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代行书臻于鼎盛,书法更重书意,追求表达个人的心境意趣。瓷枕的装饰艺术也明显受到宋代文学的影响,喜爱大量使用诗词作为枕面装饰素材。

至明清时期,书法艺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文字相关的研究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印刷术的进步、士人阶层的发展,各类书籍刻印蔚然成风汉字演变过程,此时涌现大批私人藏书家。中华文脉源远流长,至此又开创出新境界。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中国文字产生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数千年来绵延传承,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自源古典文字系统。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发展阶段,字体及书写材料也在不断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变革与开放精神的缩影。在漫长岁月中汉字演变过程,它们曾经记录了汉唐盛世的磅礴气象,也曾随着同域外民族的文化交往而远播海外。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