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汉字故事」信:人不食言是为“信”

[汉字故事]信:人不食言是为“信”。[汉字故事]技:一艺在手,吃喝不愁!

著名的美籍华人作家、书画家刘墉,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如《萤窗小语》《超越自己》《我不是教你诈》等,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刘墉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较为深厚,但是,在东亚的一次授课中,他却被讲台下的学生们给为难了一把。

那是一节美术概论课,课堂上,他专门拿出时间来介绍中国文字。期间,突然有个学生举手,要与他讨论一下汉字的造字问题。该生说:“‘太’字应该是‘犬’字,有几个人会把狗扛在肩上?当然是牵着走,所以点应该在下面,不在上面!”

这样的话题一下子又引起他人的关注,一个女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犬’字应该是‘宝宝’——宝宝坐在肩上!”

接着,又有学生喊:“‘家’这个字也错了,房子里有‘豕’不算家,那只是农舍!”刘墉被学生的奇思妙想给整懞了,也整恼了。他直接点那个学生的名,问道:“那你说家应该怎么写?”

学生也不甘示弱,跑到黑板前就写了一个大大的“字”字,并且解释说:“‘字’才算是家,因为房里有孩子,有孩子的房子,才是家!”

其实,古人在造字时,是考虑得非常周到了,为此,还制定了几条规矩,那就“造字六书”。“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在现代的常用汉字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将它们拆开来看,大多透露着许多为人处世的真谛。

比如“信”字。“信”是个会意字,从人,从言。《说文》:“信,诚也。”其本义就是诚实守信,不欺骗,不怀疑,很可靠的意思。讲守信用的人,就叫“信人”。另也有消息、 函件等意思,如“书信”。

从字形上看,“人”+“言”=“信”。说话要守信用,不失信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果你说话不守信用,也就别妄言其他了,就是你说得天花乱坠,别人也不信、也不听。

再如“技”字。技是个形声字,从手,从支,支亦声。“支”意为“支撑”,“手”与“支”联合起来表示“一种维持生活的手艺,它像人的四肢可以支撑本体那样支撑人的生活”。

从字形上看,“手”+“支”=“技”。本义为人赖以谋生的手艺。意思是,人学好了一门“手”艺,有了技能和本领,人生便找到了一个“支”撑。

俗话说汉字甘表示什么,“家有钱财万贯,不如一技在手”。钱财再多,也是身外之物,随时都有可能丢失,而手艺一旦学到手,便再也不会丢失,永远属于自己汉字甘表示什么,是自己一生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所谓:“一艺在手,吃喝不愁!”

(下期[汉字故事]“乞”与“骗”。图片来自网络)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