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汉字:我是变了,可谁又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要说汉字的演变历史,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世界范围内几大重要古文字的历史常识。首先,这些文字都是象形或表意符号,不同于今天西方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然而,只有汉字才是现存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系统。

世界文字

一、楔形文字

现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在公元前3400年左右,由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所创造的“图形文字”,也就是楔形文字的雏形。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趋于抽象。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其他材料上。书写者使用削尖的工具先在软泥板上刻写,然后经过日晒或烘烤而使软泥板变硬。由于工具材料的特性,而使笔画线条呈现出楔形。

二、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文字最早诞生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并逐步发展成熟。由拿破仑于十八世纪末叶远征埃及时发现,后被法国历史学家商博良破译。

三、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祭祀占卜文字汉字可,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最远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的商朝中晚期,现代汉字即由其演变而来。

四、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是美洲古玛雅人创造的文字,起源于公元前后,盛行于5世纪中叶。是一种同时具备象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因此,玛雅文字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

汉字的演变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记事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图画说、仓颉造字等多种说法。传仓颉“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所以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符号”。

笔者认为,造字绝非一人一时之力一蹴而就的,而应该是一个由主要人物主持、多人参与并逐步完善的过程。

①甲骨文

前文说过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中国文字。在此之前,如考古发现的“贾湖刻符”等记事符号,都不能算作成体系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在多用于占卜的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可见,对它的命名,也是主要体现了其书写材料的性质。尽管甲骨文是十分古老的中国文字,然而直到1899年,它才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目前为止,可知的大约4500个单字中,能被释读的约2000个左右。

因而,在其未被发现之前的汉字学研究著作或材料中,如许慎的《说文解字》等,可以发现大量未必古人造字本意的误读。

②金文

甲骨文主要通行于商代,随着此后的社会发展,各地或不同时期又由此演变出多种形式的其他文字。这类文字多是铸造在金属器皿,即青铜器上的,故此称作金文。青铜器中的礼器主要为“鼎”,乐器主要是“钟”,所以金文又可以叫做“钟鼎文”。

金文的通行年代,上自商代末期,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需要强调的是,金文的概念只是这一时期各类青铜器铭文字体的总称,并非统一的文字。

③籀文

籀文是狭义上的大篆,也是小篆的前身,起源于西周晚期,是在原本的钟鼎文基础上繁化而成。传因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得名。近人王国维著《史籀篇叙录》及《史籀篇疏证》,则认为“籀”是诵读之意,非人名。

出土于唐代的“石鼓文”据考证为周宣王打猎时所刻,推测和《史籀篇》中文字相似汉字可,是目前可见最接近籀文的代表。

④六国古文

六国古文是秦始皇“书同文”之前通行于秦以外的韩、赵、魏、楚、燕、齐等各诸侯国的文字。是诸侯割据背景下特殊时期的产物。形体缺乏统一性,笔画草率,因此造成简体、俗体及讹变字、异体字的大量涌现。

⑤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通用的秦国文字。相传是由丞相李斯负责,在大篆(籀文)基础上简化而来。小篆具有字形长方,结构对称,形态优美,笔画均匀等特点,因而长期以来被书法家及篆刻家所青睐。

⑥隶书

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隶书是在小篆基础上的快写,字型结构由圆变方,笔画变繁为简,笔画弧线变为直线,圆转变方折。后期又在小篆粗细一致线条的基础上增加装饰,如横画和捺画加入波磔变化等。

根据出土的简牍材料考证,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为程邈整理。也就是说,秦朝“书同文”推行的是小篆和隶书两种文字系统。但隶书的成熟及真正达到顶峰则是在东汉时期。

⑦草书

不少朋友以为楷书应该在行书或草书之前出现,其实这是不对的。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形成与汉代。

早期草书就是隶书的草率写法,笔画连带,单字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的“章草”(因流行于东汉章帝时代而得名)。

在章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草化”,去除章草中隶书的笔意,字与字之间形成笔画连带关系,不在完全独立,这就是今草。今草到了唐代,发展出更加放浪形骸的“狂草”。

⑧楷书

楷书是在东汉末年在汉隶、草书的基础之上逐渐演变而来,比隶书更趋简化。“楷”,指的是规矩、楷模的意思。

相传三国时期钟繇整理完善,南北朝以后,成了主要的书体。到了唐朝,楷书至臻完善,达到最高峰。直至今天,我们的汉字启蒙,以及电脑印刷字体,依然是建立在楷书基础上的。

⑨行书

行书则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比楷书更有效率,比草书易于辨识。行书也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著名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直到今天,行书依然是日常最实用的书体之一。

结语

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历史的,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的过程。也可以简单总结一下: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大致出现了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篆书分大篆和小篆两类。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创制的;广义的大篆即小篆之前的所有文字(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古文等),狭义的大篆仅指籀文。

再次强调两个重要概念:1、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2、隶书以前的文字可以统称为古文字,以后的叫近代文字。

以上所述掺杂少部分笔者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