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他发明了个汉字,被女性骂到不敢出门,如今这个字被新华字典收录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教我如何不想她》

在民国时期有一首诗叫做《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是诗人刘半农在1920年留学伦敦时期写的。自诗歌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首优秀的作品。而自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来说,这首诗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为这首诗中的“她”字,是在世界上首次使用。而在以前所有的"他",都是男女通用的“他”。也就是说在以前的时候,第三人称代词向来是不分男女的。而在文言文之中也一般都是用“之”字代替。

至于创造这首诗的诗人刘半农,除了是诗人之外,还是一个专用门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家。早在1917年的时候,刘半农就提出了用“她”字来代替文学作品之中女性的“之”或者“他”的建议。

因为当时的中国汉字中没有和英文“she”这个单词对译的文字,因此在那时候翻译英文中的“she”时常常翻译成“他女”或者是“那女的”。但是在英文中“she”又是一个常用词,所以往往在一片译文之中都是长篇累计的“他女”“那女的”,读起来十分的怪异。

于是刘半农就开始在文学界提倡使用“她”字来对译英文中的“she”,但他这时候并没有正式的提起。只是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开始率先使用“她”自。比如说以上这首《叫我如何不想她》,还有他在翻译英国戏剧《梦魂》时也用“她”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

其实当时的文学界也有另一种指代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存在,并在晚清和“五四”的前后都比较流行she汉字,那就是“伊”。现在翻看那时候的文学作品,也能看到“伊”字存在的痕迹。只不过还是显得有些怪,

后1920年的8月份,刘半农开始正式在文学界推广“她”字,并在《时事新报·学灯》之中发表了一篇关于《“她”字问题》的文章。其中标明了第三阴性代词“她”字存在的必要做了一番论述。

并在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想法,就是顺势再创造了一个“牠(即它)””字代表着无生物代词。自此之后“她”字就算是正式启用了,也编入了汉语字典之中。只不过有一部分新文化女性对此表示不满。

那时候的女性之中的男女平权运动,一向是以忽视男女差距,向男性看齐为目标。一些女性穿西装,剪短发,蹬着皮鞋she汉字,以“男性可以的我也可以”为目标。因此那时候刘半农创造出一个区别与男性的“她”字。

被当时的女性认为是刘半农对女性的偏见,这种区分就是为了贬低女性,来抬高男性的地位。因此刘半农在一段时间之内,都被扣上了“复辟”的大帽子。导致刘半农儿可谓是有苦说不出,都不敢走在街上了,生怕会被认出来。

一直到这个“她”和“牠(即它)”字渐渐推广开来,大家在文学写作之中得以更详尽的区分出男女无生物的第三人称代词,可更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念,确实是更方便了之后。

才渐渐地放过刘半农,而这个过程足足用来三年多。哪怕是三年之后也有人还在反对,只不过浪潮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大了。至于现在,这几个字早已经被收录到了新华字典之中,人人都在使用了。

而那一首第一个使用“她”字做的现代诗,他的小伙伴赵元任专门为之谱了曲,这首诗也就变成了当年的霸屏金曲。“她”字的运用,也随着歌的流传变得越来越普遍。收入在1925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至今还激励着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情怀。

至于现在,则是将刘半农的诗集全部集合在了一起,放在了这本《刘半农诗歌精品》之中。对民国时期的新体白话诗歌感兴趣的,或者说对“新鸳鸯蝴蝶派”诗歌体裁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那个链接购买哦。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