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演变成现在汉字的甲骨文

汉字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一种交流工具,那么演变成汉字的甲骨文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甲骨文是指三千多年前商王朝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文字。因这种文字刻于“甲”和骨上,故称甲骨文。甲骨文是商王朝的档案,它保存了殷商朝丰富的史料,从祭祀、战争、生产生活,到思想意识(包括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科学技术等,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为后人研究、了解商王朝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甲骨文的学问,世称甲骨学。它与敦煌学、红学一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世界性显学”。

史书记载,商人尚鬼,迷信盛行,凡祭祀、征伐等国家军政大事,都要请“贞人”用甲骨占卜,以问吉凶。占卜的过程和结果由“贞人”契刻于龟甲或兽骨(主要是牛骨)上,故甲骨文又称卜辞。因龟甲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安阳是历史上商朝的首都,史称殷,公元1046年,西周兴起,定都于西安,般逐渐衰落下去汉字乙,最后成为废墟,史称殷墟,所以,学者又将甲骨文称作“殷墟文字”。

清末学者王筋荣首先发现了“甲骨”的价值,也就是说王菇荣是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学者。他因患病,偶然发现长期以来作为中药材的“龙骨”上面的刻划符号。经研究,确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文字。于是,他乘势收购龙骨(即甲骨),共获得约1500余片,将它作为文物来珍藏。著名学者、文学家刘鹦(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得到这批甲骨后,于1901年编成《铁云藏龟》一书。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甲骨学著作。

民国时期,众多的学者致力于甲骨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著名的甲骨学家以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为代表。他们经过多方收集、整理、考证,编成甲骨文总集,称为《般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甲骨收集和甲骨文研究整理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从1979年起,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胡厚宣等人陆续编成大型甲骨文资料汇编,称作《甲骨文合集》。该书共13册,收录甲骨四万多片,为甲骨文研究的重大成果。

从清末甲骨文最初发现到今天,共发掘到殷商甲骨约15万片。经研究,发现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识别出的有近2000字。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文字。迄今为止,已发现3000多个单字和词汇,包括动词、名词、代名词、助动词、形容词等,可以组成长达200多字的记叙文。当然,有的学者运用古汉语中的通假、借用方法,可组成一千余字的记叙文。甲骨文的成熟和系统,说明我国文字的最初形成比它要早很多。

史学家、文字学家将约五六千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面的刻划符号汉字乙,约四千多年前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四千年前河南偃师夏文化遗址陶器上的24种刻划符号称为“图画文字”。今天云南丽江纳西族仍在使用的“东巴文”就属于图画文字范畴。图画文字是一种形成中的文字,尚未成熟的文字,它比甲骨文要早两千年左右。到商朝的甲骨文,我国的文字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原则,都已具备了。

西周是青铜文化的鼎盛期,当时的文字是金文。但在陕西和北京的窖穴与墓葬中,也发现了少量的西周甲骨文。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有刻辞的甲骨计301片,总字数为1000多个。西周甲骨文字迹细微,要求很高的契刻技巧,是后世“微雕”的雏形。

西周的甲骨文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记载了殷商末西周初的不少重大史实。诸如周文王姬昌访遇姜尚、周公姬旦率兵东征等重大史实,西周甲骨文中都有记载。我国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成。

你们学到了么?你们的评价是小编进步的动力。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