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gui汉字 汉字的眼光与胸怀

这个暑期,从繁简之争到《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逆袭荧屏gui汉字,再到近九成九的受访者坦言曾“提笔忘字”,汉字,如同今夏的气温,空前火爆。而眼前的汉字热,则是10天前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

《人民日报》昨日报道称,教育部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通用规范汉字表》进行解读:汉字有了新规矩,其中之一是拒绝网络语言,“囧”等网络用字被排斥在该表外。因为“网络用字比较混乱”、“"囧"这些字不是传承字”。

尽管各方都认可网络用语不规范、“网络用字比较混乱”,也赞成工具书在收录网络语言方面应该审慎,但网络用字被一概否定,还是引发不同看法。

毕竟,由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年轻人创造并使用的网络语言,虽然“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但其中一些也确有表现力,很生动,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生活,有些字词早已被社会接受,有了相当大的通用度。

何况,网络语言和现实语言越来越呈现融合的趋势。何为网络语言?何为现实语言?恐怕已很难清晰界定。

十八大曾明确要求“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十余年磨一剑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范本。而它具备的“对50余年来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成果”等特质,则决定了其非一般字词典,而是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此,该表选择汉字理当严肃、稳重。

只是,在信息时代规范汉字并满足应用需要,却完全无视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时代的附属品网络语言,将网络语言完全切割,是否客观科学?

当然,不是说“囧”等网络语言就一定要像其他8105个汉字那样获颁“身份证”,但作为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网络语言至少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否则,即便不说这种做法是否客观科学,也难逃缺乏包容之嫌。

多年来,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一些网络语言虽然收录进了工具书,但整个社会对网络语言还是缺乏宽容,比如有专家就曾将喜好网络语言的年轻人斥为“欺师灭祖”。

与网络语言同等待遇的,还包括一些“外来语”。去年,NBA、CPI、GDP、ATM等239个英文缩略词、“字母词”被收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就招来不少质疑gui汉字,还有百余学者发举报信公开声讨。

网络语言、“外来语”在中国不受待见,而相映成趣的,则是中式英语风靡全球。昨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称,《华尔街日报》近期为报道中国大妈带动金价上涨,特地创造了“dama”这一来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而近年来中国贡献的英语词句,还包括shuanggui(双规)、chengguan(城管)、don"train(动车)、jiujielity(纠结)、geilivable(给力)等。这表明中式英语正不知不觉、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由于中国人昔日英语水平低下而造就的中式英语,一直被视为雷人和丢脸的代名词,但几十年间过去,在语言规则上显然存在错误的中式英语不仅与日俱增、层出不穷,有些还进入了高雅的社交场合甚至被收录进标准英语辞典。

中式英语风靡全球,固然有国力大增、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加速的因素,但也与英语的包容密不可分。

我们对网络语言、“外来语”似乎缺乏应有的胸襟,这不是汉字健康发展之需。语言永远是在变化之中发展的,走过数千年的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次变化;语言也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汉字在发展中也吸取了其他民族文字语言的营养。走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汉字,仍应如此。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下,汉字应当规范,但这种规范,不是为规范而规范,而是为了发展而规范。汉字,应有发展的眼光,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