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古词语“气候区划”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西北东南言其大也,夫以气候验之。中原地形所居者,悉以居高则寒,处下则热。……中华之地,凡有高下之大者,东西南北各三分也:其一者,自汉蜀江南至海也;二者,自汉江北至平遥县也;三者,自平遥北山北至蕃界、北海也。故南分大热,中分寒热兼半,北分大寒。南北分外寒热尤极大热之分,其寒微大寒之分,其热微。然其登陟极高山顶,则南面、北面寒热悬殊枯荣倍异也。又东西高下之别亦三矣:其一者,自汧源县西至沙州,二自开封县西至汧源,三自开封县东至沧海也。故东分大温,中分温凉兼半,西分大凉。大温之分,其寒五分之二;大凉之分,其热五分之二;温凉分外,温凉尤极变为大暄大寒也。……分以气候验之乃春气西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夏气北行。以中分校之,自开封至汧源气候正与历候同;以东行校之,自开封至沧海每一百里,秋气至晚一日,春气发早一日;西行校之,自汧源县西至蕃界碛石,其以南向及西北东南者,每四十里,春气发晚一日,秋气至早一日;北向及东北西南者,每一十五里,春气发晚一日,秋气至早一日。南行校之川形,有北向及东北西南者,每五百里。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唐·王冰注

【评】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较为细致的气候区划。王氏实际上以纬度和地势的高低划分了全国的气候区。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