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宋词典故“貔貅”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貔貅

【出典】 《礼记·曲礼上》:“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东汉·郑玄注:“载,谓举于旌首以警众也。”“貔貅,亦挚兽也。”唐·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诗:“貔休环玉帐,鹦鹉破蛮笺。”(见《全唐诗》卷五二二)

【释义】 貔貅是猛兽名,常画在古代军旅的旌旗上。后以貔貅称勇猛的战士。

【例句】 ①箫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沈唐《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尚书》171)这是说十万勇猛的战士连营扎寨,声势甚壮。②坐拥貔貅十万,啣枚勇、云槊交横。(邵缉《满庭芳》[落日旌旗]1247)这是说十万勇士啣枚急走,持槊交战。③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刘过《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2142)貂蝉借指官员,貔貅是指将士。两句说官员们拥戴而出,将士们列队随从。极言阅兵时的威武。④严城笳鼓动高秋,万灶拥貔貅。(高似孙《木兰花慢》[对西山摇落]2271)两句描述军垒之盛,战士之多。⑤三万貔貅齐鼓勇,好为一清狐兔。(李曾伯《贺新郎·卒亥初度自赋》2804)这是说战士们奋勇作战,扫荡敌军。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