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老外提问:全世界的汉字都是拉丁化的,为什么没有汉字?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逐渐从欧洲走向世界,西欧世界的语言也逐渐走向世界,英语占领了部分非洲、北美、整个澳洲,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则统治了整个拉丁美洲。换句话说,除了亚洲部分国家文字还保留了自己的书写体系,整个世界的文字都已经严重拉丁字母化了。

就连用了几千年汉字的越南,也在法国殖民统治之后,逐渐走向拉丁化。汉字作为整个东方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曾面临拉丁化的威胁,但最终也止于汉语拼音的出现。

作为拉丁字母的使用者的老外们,对中文没有完全拉丁化抱有很大的疑问。在全世界文字都在拉丁化时,中文为何没有拉丁化,反而越来越有生命力呢?于是有外国网友在Quora(类似知乎)上提出了这个疑问。

汉字拉丁化汉字拉丁化是设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将汉字改造为字母文字,历届政府希望以此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中国广大人民的识字率,同西方国家接轨。汉字拉丁化设想最初是由明清时期的西方传教士提出来的,真正形成高潮,则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刘半农、鲁迅都是主张汉字拉丁化的代表人物。

1949年之后,政府为快速提高国人的识字率,实行汉字简化政策,并在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了第二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汉语拼音在帮助国人掌握汉字当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完全使用拼音代替汉字还是十分困难。原因如下:

1,汉语和汉字高度一体化

汉语是汉字相互磨合了几千年,已经高度一体化。汉语尤其是古汉语里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语素甚至是一个词(能自由运用的有含义的最小语言单位)。现代汉语虽然双音节词居多,但是一个音节一个语素的基本特性没有改变。单音节的汉语音对应一个单字,也是几千年来汉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文字体系。

2,汉语同音语素过多

简单来说,就是汉语字的同音字太多。如果全用拼音表示汉语将会导致阅读和理解变得十分困难,日语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即使在甲午和二战时期民族自豪感高涨也未能废除汉字。朝越非常不理性地废除了汉字(其词汇里有至少一半以上汉语词),产生了大量问题,韩国在积极复活汉字的运动。汉字可以区别汉语中的同音语素,表示不同的含义,这也是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优势。

3,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两个原因其实都是表面的原因,汉字不能拉丁化最深层次的原因是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发源于三千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从《诗经》到《论语》,汉字在先秦就已经成为中国早期文化的核心载体。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汉字虽轻但它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厚重无比。汉字拉丁化的结果怎样,请读以下一首诗

song ling che shang ren

cang cang zhu lin si

yao yao zhong sheng wan

he li dai xie yang

qing shan du gui yuan

至于是哪首诗,答案揭晓: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汉字没有完成拉丁化,为何反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呢?

1,汉字从来没有丧失过生命力

汉字拉丁化是一种自信心受挫下的社会思潮。国人从社会、经济、政治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一种迷茫的心理状态下,把一部分原因归结到了汉字上。在这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判断显然是缺乏理性的!汉字作为东方文化的核心载体,在西方文化盛行的近几百年汉字是表意文字,显得十分落寞。但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和汉字作为东方文化的风向标,逐渐被世界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2,汉字具有表意文字的优越性

汉字是音形意三者完美的结合体。汉字是二维的音形意一体的信息,汉字具有平面空间(纸张)最大的的表现力,故汉字阅读起来更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映射其含义,是文字的高级形式。

汉字组词能力太强大,还可触类旁通,记忆量大减。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作为艺术品欣赏,汉字可谓是登峰造极,汉字书法艺术高雅独特,融入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因素,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没有抛弃汉字改用拉丁字母。汉字就像我们的根,失去汉字就等于抛弃了我们的文化,失去了自我。我们更应该骄傲地告诉世界,汉字是我们的文字,它的优越性无可比拟。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