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让古代的心灵和现代读者相遇一起度过美好的春天

近日,一则“一席”上的演讲视频让江南大学的古典文学老师黄晓丹受到了大众的关注。

“为什么有些文学作品,在几千年之后,我们都还在欣赏?因为这些作品写作的不是有关一时一地的事物,而是关于人类永恒的事物。”事实证明,千百年过去了,人类烦恼的一些基本问题却一直没变,陶渊明也需要面临死亡焦虑,王维则懂得做减法的自由……在阅读和讲解古典诗词的时候,黄晓丹关心一般读者关心的事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古人有没有遇到过,他们是怎么想的?《诗人十四个》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中诞生的。

比起知识,黄晓丹更重视感受。与大学里正统的古典文学课不同,《诗人十四个》并不关心古典诗词从先秦到明清的发展脉络,它更像是十四位古代诗人和黄晓丹这个现代人的一次结伴春游,兴之所至,顺其自然。黄晓丹想做的,就是作为古典诗词的“现代通灵者”,让古代的心灵和现代读者相遇,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春天。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姜斯佳/文

牛华新 苏蕊/摄

1

《诗人十四个》刚出版的时候,黄晓丹每天都很忐忑,她很怕大学里的同事们发现自己写了这样一本“不伦不类的书”。这本书虽然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十四个诗人,但其中从梵高的画到托尔金的《魔戒》,再到黄晓丹家里的小狗都出现了个遍,书里甚至替陶渊明和辛弃疾做了当下流行的MBTI人格测试。

这本书产生于一系列的机缘巧合。2016年春天,一群爱好心理学的朋友建议黄晓丹讲一门古诗课,因为大家在微信群里讨论某种细微的内在感受时,她总是会跳出来说,“古诗里已经有类似的表达”。这门课很快就在黄晓丹和心理咨询师庄磊的合作下开始了。上课模式类似于心理咨询中的“自由联想”,由黄晓丹捕捉突然涌现在脑中的诗句并予以解说,庄磊对这些表达做出反馈。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设置是因为我们想,既然那些古代的诗人早已变为尘土,不可能再走进现代的心理咨询室中,那由一位‘现代通灵者’来替他们发言,走到咨询师的面前,是否可以让古代心灵中那些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成为与现代人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黄晓丹说。

在另一个朋友的建议下,黄晓丹将课程录音整理成了一本书,因为当初开课的时间恰巧在春末夏初,所以随感而发的内容也大多与春天有关。这本书最终定名为《诗人十四个》,模仿了《论语》里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一句,给人一种要去春游的感觉。全书将十四位诗人两两分成一组,在两相对比中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读者可以一路顺着“春山的追寻”“春云的思念”“春兰的孤独”等七个章节漫步,探讨友情、孤独、情欲等古今相通的人生课题,唤起心中与古人共情的某种“通感”。

在引言中,黄晓丹选择了自己非常喜欢的诗歌,陶渊明的《荣木》:“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荣木”指朝开夕落的木槿花,早上它还以为自己深深地扎根于土地中,炫耀自己的花朵,到了傍晚却已经凋落,意识到“人生如寄”,原来凋落的时间早在出生前就已写定,想起来就令人怅惘。

每学年黄晓丹讲到这首《荣木》的时候,都正好赶上木槿花开花的时节。“有时我上课讲这首诗,我一边在讲,一边觉得陶渊明在嘲笑我们。可是我看着下面那些比我还要年轻得多的学生,他们比我还要无知无觉,我就觉得至少我是那个知道‘晨耀其华,夕已丧之’的人。陶渊明的诗里面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他用最平淡的口吻讲出了我们人生中最大的真实。但是反过来,陶渊明的语调又不是非常消极的,因为你在‘晨耀其华’的时候,你真的是很好的。你要珍惜你在年轻的时候获得的每一个、某一个美好的春天。”

2

读研时选择古典文学专业,对黄晓丹来说是个偶然。但如果没有叶嘉莹先生的影响,这个偶然也许不会发生。

2001年,黄晓丹正在苏州大学的中文系读大二,对于人在世界上能够追求什么,想要找出最可靠的答案。当时她有两次暗室逢灯的经历:一次是看到《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另一次则是看到叶嘉莹先生的书。《金刚经》讲的是“万有皆空”,而叶先生在书的开篇即说:“我以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质素,就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

看叶先生从陶渊明讲到杜甫,又从杜甫讲到李商隐,丰厚的人类情感在黄晓丹心中激起的共鸣逐渐盖过了对空无的知觉。“最经典的那些中国诗歌,它们表现了诗人们对于生命最平凡但也最真实的体验,它们对我彰显了普通生命的价值。《金刚经》是生命终极答案的空性,古典诗歌则是生命过程中的热烈、投入和真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叶嘉莹在书中说:“我遭遇到很多人生中的挫折、苦难、不幸的事情,我都是用李商隐的诗来化解。”黄晓丹从她对李商隐《昨夜》的解读中,看到了一种决绝追寻的姿态:“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如果我是花朵,我宁愿整个生命在一瞬间开放,哪怕怒放后就是凋零;如果我是红烛,我唯恐燃烧得不够热烈,虽然慢慢地燃烧,生命可以更长一些。在追寻的过程中,李商隐选择用人格和意志勉力支撑,直到人生的尽头。二十岁的黄晓丹从中看到了追寻自己理想的自由,那颗种子就在彼时

种下,指引她去考了叶嘉莹先生的博士。

在读博之前,黄晓丹脑海中的叶先生一直是那个在讲台上优雅自足、铿锵有力的形象。读博之后,黄晓丹有机会看到叶先生的另一面:她夹着头发卷子在厨房里做早饭的样子、在卧室里翻找老花镜的样子、为了打印机故障而着急的样子、由师弟扶着去找裁缝修改旧衣服的样子……“如果看不到叶先生柔弱平凡的一面,就无法完全理解刚强那面的价值。”在黄晓丹心中,这些日常为叶先生讲台上的形象增添了更多深度和真实性。

三十岁之后,黄晓丹逐渐开始理解王维。王维的《南垞》一首,写他从南垞行船到北垞,到了湖中央却突然决定停下来,“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叶嘉莹先生认为这句过于逍遥和冷漠,缺少真挚的情感力量,黄晓丹却从中看到了与自己的欲望保持距离的自在。“我们生活在充满了广告、宣传和动员的世界上,我们把这些动员当作我们自己的理想,我们立更高远的志向,做更多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我们误以为我们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那种‘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的做减法的自由,就只是欲望的奴隶。”从李商隐到王维,黄晓丹也从勇于追求的少年,成长为懂得放下我执的青年。

3

毕业后,黄晓丹在江南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如果不是成为老师,黄晓丹可能没有机会更深地了解叶嘉莹先生和古典诗词。“我渐渐发现,从审美的丰富性上来说,叶先生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古典文学阐释者中最兼容并包的一位,她虽然有自己鲜明的偏好,但是她也能够欣赏自己并不赞同的诗人,将他们的好处说给与那些诗人气质相投的读者听。”而这种兼容并包的能力包的诗词,又能够进一步迁移到生活中去。

这几年古典文学大热,黄晓丹承认:“最大的受益人当然是我们这些在大学讲古典文学的老师。”在她上学的那几年,古典文学还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专业,别人一听她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会投来同情的目光,“差不多就跟听说这个人出家了,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几年,古典文学却一跃成为中文系最热门的专业。因为这股热潮,黄晓丹也站上了网络演讲节目的舞台,向大众普及古典诗歌,并收获了很不错的反响。

虽然古典文学热带来了一些现实利益,但黄晓丹只是更加警醒:“好像所有叫做‘什么热’的事情都不是完全好的。一件事情既然能够带来一些现实的利益,它就有可能会带来一些虚伪性。所以我想在我们这个古典文学热的时代,一个研究讲解古代文学的人最需要的就是真诚。你所做的研究和你所讲述的课程,以及你和这些作品建立的关系,它应当是和热潮没有关系的。”

■对话

爽文无助于解决

人生的困厄

读品:《诗人十四个》完全围绕着春天展开,您是否设想过,如果换成其他季节,又会选取哪些诗人?

黄晓丹: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活得足够长,他/她的作品中间一定会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特质。我能够想象得出一本呈现秋天特质的书里面大概会有谁,如果还是一本古诗的书,那里面可能会有宋玉、杜甫、黄庭坚,肯定还有阮籍。我也能够想到一本大概感觉像冬天的书,那里面可能是一些生活在更加肃杀的时代的作者。但是我现在比较想不到的是夏天,中国诗人笔下的那种夏天的感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我也挺期待,如果有一天我写出一本书来,我一看说“噢,这个就是夏天”,我觉得也不错,还是蛮有趣的一件事情。

读品:在您看来,今天的普通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诗歌来汲取在困厄中支持自己的精神力量?

黄晓丹:我其实觉得一个普通或者不普通的读者,当他/她已经进入困厄之中包的诗词,再去读诗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用了。我觉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非常有用的,但它不是像创可贴那样的——当你遇到困厄的时候,你去把它找来,就可以直接用到。

困厄在我们的生命中早晚会产生的。现在很多小朋友喜欢看爽文,爽文里的困厄是可以回避的,很简单就解决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生命是不可能那么爽的。文学艺术记载了人们面对各种各样困厄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对抗方法。如果说一个人关注这些问题,而且他/她能够在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中,理解到人的境遇不同,可是生命的本质有相似的地方。当你在想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的时候,其实你的生命的质地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你再遇到了困厄,可能你会处理得有创造性一点。

读品:请您为古典诗歌的入门读者推荐几本相关的书籍。

黄晓丹:我觉得古典诗歌入门最好的书就是叶嘉莹先生的书。叶嘉莹先生的书分成两种,一种是“论”,一种是“讲”,她的书只要是叫做“讲”的,就很适合读者入门,因为它是课堂录音的整理稿,所以它的节奏很适合普通的读者阅读。其实对于更小的读者,我常常会推荐俞陛云的《诗境浅说》。俞陛云写成那个书是在民国的时候,我后来才发现他写的是非常浅近的半文半白的话,对于很多现在的读者来说已经有很大的理解困难了。还有读我的书也可以啊(笑),我的书是一个更浅的版本,它比叶先生的书还要再稀释很多。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