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唐代舞蹈与诗歌的区别,你知道吗?|

01一、舞蹈与诗歌

1.唐代舞蹈发展盛状分析

舞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它产生于原始社会,并且从夏商周开始就伴随中国的每一个朝代,至今仍方兴日盛。唐代是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自然也影响了后代子孙。

唐代是舞蹈艺术与古典诗歌创新发展比较迅速的时代,它们都达到了自己历史上的两个小高峰,发展繁荣,民众也参与度极高。舞蹈是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唐代时,各民族各国家的舞蹈不断地交流与融合,因此此时代的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个高峰期。是舞蹈的第三个集大成时期。

2.舞蹈与诗歌的关系

舞蹈与诗歌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系,但两者之间确实是紧密相连。也有史书记载过,当语言无法表达内心情感之时,人们就会情不知所起,这里的起,是起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舞蹈和诗歌的紧密联系。

当诗歌无法完美地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时,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舞动起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各种复杂情绪,诗与舞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但表达所用的形式不同,不光诗与舞相通相连,音乐与舞蹈、美术与舞蹈等等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艺术之间相互相通。

因此诗、乐、舞三位一体,诗歌与舞蹈之间的共同性质,从而引发了诗人的感慨。舞蹈、诗词都源自生活,但并不直接模仿生活,而是生活的凝练、转型,其表达都是诗意的,而突出的也都是它们所具有的生命意识。

尽管舞蹈与诗歌都有叙事,但是抒情性是它们共有的本质。诗与舞,既是相对的艺术,也同样是相互融通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灵魂与肉身的关系,两者互为载体。

3.唐代诗人的舞蹈诗及舞蹈观

杜甫是一名现实主义诗人,他是中国古典诗歌这一艺术体系的集大成者,也是唐代有名的舞蹈鉴赏与批评家,杜诗题材范围比较广泛,在其流传的诗词佳作中,有 35 篇诗词都是以舞蹈为描写主题,他对舞蹈的观点以及他所写的舞蹈诗词都对现代舞蹈人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同时期白居易、李白和王建等人的舞蹈诗数量也很多。李白诗歌风格大气且浪漫,也因此闻名天下,但李白的乐舞思想人们却并不了解,唐代本就是一个艺术发展比较全面的时代,很多诗人都拥有双重身份,是诗人,但同时又是一个舞蹈批评家或者音乐家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李白尊崇“天乐”,在他看来,民间、宫廷、他国的歌舞艺术都是诗歌描写内容,这些内容对后世的研究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据资料记载,李白担任过翰林供奉,因此他的诗中描写的宫廷女乐有很多,也可将其诗作分成两类。

一类是描写宫中嫔妃们雍容华贵的日常之作;另一类是描写宫廷嫔妃们的生活的辛酸苦辣的一面——揭露宫中其他宫人悲惨遭遇的宫词,并不是所有的宫人都有好的生活,大多数经历悲惨,无法善终。

白居易通过描写乐舞发展的盛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关切的内心情感,《胡旋舞》的风格特点是有西域风情的,节奏急速,舞姿多为轻盈且旋转动作居多。

据资料记载,安禄山是一个胖子,体型肥壮,但这并不影响他跳舞,他是一个灵活的胖子,他和杨贵妃一样,都是善舞《胡旋》,旋转动作不可少。白居易以此写诗,借助诗词表达自己的不满,意在抨击唐玄宗沉迷玩乐从而误国。

02二、唐代舞蹈系统化、正规化

在前代基础上,唐代的乐舞机构发展的更加完善,朝廷的以及国家大型的乐舞活动都得到了延续发展。杜甫诗词里描写宫廷乐舞的所见所闻不少,从这些诗词中,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唐代舞蹈是系统化的,具备管理严格以及正规化的特点,教习人员严格把关,乐舞活动也趋向大型,因此,大型化也是唐代舞蹈的一个特点。

汉代也是一个发展高峰,汉武帝时,设置“乐府”,是中国音乐历史上的第一个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部门。但舞蹈在此时期并没有充分发展,但之后中国舞蹈艺术经过各朝代的不断发展,到了唐代,则迎来了音乐和舞蹈滋养生长的时期。

唐代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宫廷的各种乐舞管理机构。其乐舞机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太常寺,它是行政机关,是当时最高的管理国家礼乐的一个机构。第二个是梨园,第三个则是教坊。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音乐类的由鼓吹署负责,歌舞百戏这些则由太乐署负责。人员配置也是相当壮观,人数众多,规模浩瀚,也因此保证了唐朝乐舞持续发展。

“梨园”与“教坊”的建立使得唐代乐舞发展迅速。唐玄宗时期,专门设置“梨园”,是用以培训宫廷的歌舞、乐工人员的机构,且人数众多,规模宏大。

教坊,是唐初设置的,专门管理雅乐以外的演出事务。唐玄宗时内教坊是设在蓬莱宫侧,并且在紫禁城外设置了左、右教坊舞的诗词,外教坊也另设两处,一处在长安,另一处则选在洛阳,这两处都是宫廷专门派内监过去,教坊使则由内监担任。

03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1.各区域之间乐舞文化交流

唐朝建立后,自然与西域各族以及周边各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日渐增多,民众安居乐业,之间的乐舞交流也会增多。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都是靠肢体交流,因此乐舞是最为密切的一种交流方式,不受一些杂七杂八的因素干扰,是人们之间的共同交流方式舞的诗词,因此流传度也较广。

这种与民间舞艺术的长期融合交流,令唐代舞蹈得到温润滋养,因此唐代舞蹈种类繁多,发展繁荣。从唐代九部乐与十部乐中看,每个乐舞的名称中,不难看出,有很多其他国家、民族的名称,也从侧面反映当时的舞蹈文化交流已经很频繁了,且是喜闻乐见的。

如《西凉乐》,它是今甘肃武威的《天竺乐》,是古印度的舞蹈。此外,这些乐舞的舞蹈乐器以及道具服装等等都具有当地的民族特色。十部乐中除了燕乐和清商是中原创编的乐舞以外,其余基本都是外来歌舞,这些情况反映了唐代各民族的乐舞在中原得到展示,并得到新的发展,广泛流传,并且呈现出逐渐相互吸收、融合的发展趋势。

2.传承乐舞文化,取其精华

在唐代长期的舞蹈交融汇合时代下,“大曲”——是中原地区的产物,属传统音乐范畴,不断吸收其他音乐乐舞的长处,并与自身结合完善,也得到了发展。“大曲”是一种大型的歌舞形式,它是由音乐、舞蹈和诗歌所组成的。

唐代大曲,是对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清乐大曲取其精华,加上同时期的风格特色所形成的,如《霓裳羽衣》《六幺》《凉州》《柘枝》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曲,我国的古典乐器与西域的舞蹈结合起来,是一种新的尝试,融合成功便得到了新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自然变得日益繁荣。

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是“霓裳羽衣舞”,它的流传度较广。“霓裳羽衣舞”舞姿飘飘欲仙,轻盈优美,是唐朝时期“大曲”中的著名作品,称得上是唐代吸收各民族舞蹈且成功的最佳代表作。其表演形式也多样,有独舞,据说杨贵妃所跳的“霓裳舞”很美,也有双人舞和数百人以上的大型群舞

另外,杜甫诗词里曾提到过,书法家张旭,本是平平无奇,在观看公孙大娘的演出之后,他的草书就突飞猛进,就是杜甫的这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相关人员从作品里所描写的乐舞成就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舞者以及舞蹈规模、道具、服饰等多方面研究,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舞姿健美,气势如破竹,是唐代健舞的代表作。

她所取得的傲人成绩,是她努力学习本国的乐舞以后,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眼界,认真耐心地吸收——融合——创新之后,将剑的一招一式,姿态以及动势与自己的舞蹈技术技巧融合而成,她是一位优秀且热爱舞蹈的人士,这也充分体现了唐代舞蹈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等诗文中描写的内容,反映了以上所提到的唐代舞蹈所具有的三大特征;杜甫有关舞蹈的诗作,反映了唐代舞蹈具有博采众长,综合发展的特征,舞蹈诗文里所提及的所见所闻、人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社会生活的形态方式,都是从侧面体现了唐代舞蹈的繁荣发展,方兴未艾。

各朝代帝王对乐舞发展的喜爱与重视,自身积极倡导,加之各阶层人民对舞蹈的喜爱,成为唐代舞蹈的内在发展推动力。

04小结:

综上所述,杜甫诗词里所描写的有关乐舞部分的内容,反映了唐代舞蹈所具有的系统化、正规化特征,诗人有关剑器舞、乐舞、角抵百戏的诗作,反映唐代舞蹈具有多方发展、兼收并蓄的特点,发展的种类繁多,普及度高,无论是在宫廷还是民间,都是自舞成风。

唐代诗人的作品,是诗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描写出唐代时期的百姓安居乐业、发展昌盛的景象。后来各朝代以及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舞蹈中的大交流、大融合,是唐代舞蹈艺术的滋养之土,其土壤肥沃,茁壮生长。

唐代社会的兴盛强大,则是舞蹈发展的一个良好条件,唐朝之前的各朝代帝王对乐舞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帝王和妃子们对乐舞的热爱与追求,他们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包括社会各阶层对乐舞艺术的喜爱,这是促进唐代舞蹈艺术繁荣的内在直接推动力。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